葫蘆諧音福祿,因價格低廉,寓意美好,加之盤玩簡單,上色包漿容易。廣受文玩愛好者喜愛。一個盤玩大成的小葫蘆把件,那顏值絕對妥妥的。市面上的葫蘆除了規規矩矩的。還有一些長得奇形怪狀的家伙,你又是否喜歡呢?
三點式葫蘆,名字聽著就逗。它長得像人穿比基尼,中間細兩頭圓。有人覺得尷尬,可偏偏有人愛它這怪模樣。放太陽底下一瞧,活脫脫沙灘日光浴現場。
疙瘩葫蘆更是個怪咖。滿身長瘤子,像苦瓜又像南瓜。可別小看它,蘭州產的疙瘩葫蘆最金貴,皮厚疙瘩密,盤起來手感實在。不過這家伙嬌氣得很!剛摘下來時皮薄脆,稍不留神就開裂。得天天給它上油、用手搓,一天不盤就可能裂給你看。但只要堅持盤,它能變得像南紅瑪瑙般透亮,紅彤彤的特喜氣。
錢袋葫蘆聽著就招財。它長得像古代錢袋子,底下圓鼓鼓,上面收口緊。老百姓信它能吸財氣,戴身上圖個財源廣進。玉雕的錢袋葫蘆更講究,和田玉做的能賣到每克500元。戴左手招財,掛車里保平安,怎么擺都有好說頭。
要說最費工夫的,還數綰結葫蘆。它是把長柄葫蘆的細藤在生長時打結纏繞,單個能打結,幾個葫蘆還能纏成團。這手藝唐朝就有了,當年可是進貢皇宮的寶貝。河北崔家五代人專門干這個,種五十畝地才挑出幾個好作品。四月播種、七月打結、十月采摘,稍不注意就被天氣毀了。但做成后曲線優美,一個能賣上萬元,外國人搶著收藏。
這些怪葫蘆各有各的命。三點式靠滑稽走紅,疙瘩葫蘆考驗耐心,錢袋子討個吉利,綰結葫蘆全是手藝活。它們證明了一件事:自然的鬼斧神工,加上人的巧心思,就能把土里長的玩意兒變成掌中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