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圣云?//
海派玉雕大師
上海市首席技師
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
從事玉雕創作近十五年,師從劉忠榮大師(中國工藝美術大師)學習研究白玉的設計及雕刻,繼承了師父在人物山水牌的藝術造詣。
她憑借著一種女性特有的靈性去雕琢,外觀設計專利“云牌頭”系列造像牌和“平安佛牌”,風格鮮明。在傳統造像牌的法度基礎上勇于開拓新意,同時融進了當代審美理念,畫面圖案化較強,跳出了舊框框,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。
作品自身的工藝性和藝術性,給予人美的享受,凈化心靈,引人向善,成為了她一貫的追求。
藝術成就
2018年
《四大菩薩》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特別金獎;
2019年
《三世佛》獲中國玉(石)器“百花獎”金獎;
2020年
《三十三觀音》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金獎;
《自在觀音》獲長三角工美新境界上海精品展紫韻杯金獎;
2021年
《觀音》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金獎;
《文殊菩薩》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金獎;
《知行合一》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金獎;
《文殊師利》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金獎;
《文殊菩薩》獲長三角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;
《佛陀圣跡》獲中國玉石雕神工獎特別金獎;
作品展示
作品的創作,其實就是每個人對內心情感的表達方式。雕刻玉石宗教人物造像,不僅是在與神靈對話,也是在與自己的心靈對話。——姚圣云
姚圣云的作品,多以宗教人物為題材,在創作中,融入了她對宗教人物造像的思考,更顯親切,讓每一個看過的人,都會產生歡喜心。
游離喧囂之外,妙相莊嚴。她的玉雕人物作品在層次遞進的線條處理中,將細節毫無保留地展現在畫面上,哪怕是極微之處都能看出作者的用心。
作品詳讀
佛陀圣跡
太子佛:135*68*28.4mm 370g
菩提證道:148*108*20.2mm 550.4g
海會應真:161*124*19.3mm 598.7g
創作時長:約550天
完成時間:2020年
《佛陀圣跡》造像一組三件,以和田玉雕就而成,分別刻畫太子佛、菩提悟道、海會說法三個佛陀代表性故事題材,人物雖多,然繁而不雜,一主多輔,立體圓雕、浮雕、微雕等手法信手拈來,卻自有章法。
太子佛其姿挺展,其貌熙怡,猶若蓮花,去歲春發,涅槃永恒,輪回仍再。因其萬物出生,喻以智慧不離自性之體,智虛空藏。
大乘佛教認為,佛入涅槃,即擺脫生死輪回后,仍不脫離世間,以弘揚教旨真理,此尊佛陀說法立像,豐頤腴腮,白毫嵌寶,鼻梁高挺,眼瞼微開,體碩肌豐,端莊偉岸,雙手分別結與愿印和無畏印兩,承佛教普度眾生之態。
釋迦牟尼證道像是玉雕造像中永恒的主題,作者以玉載佛,讓其成佛的故事流轉在不朽的玉石之上,博大的佛法融入玉石深邃的意蘊之中,不覺悟出了諸般煩惱皆因心地不凈,心如止水,不為所動,方成大果。
作者借佛陀圣跡的故事,告誡人們諸行無常、諸法無我、涅槃寂靜的三法印,以及正見、正思維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念、正定、正精進的八圣道。讓觀者見像思佛,由佛思法,由法凈心,從而達到至善之境界。
橫三世佛
華嚴三圣:173*110*30mm 917.4g
西方三圣:173*94*20mm 609g
東方三圣:172*91*21mm 593.7g
創作時長:近365天
完成時間:2019年
作品成就:2019年中國首飾玉器百花獎金獎
玉雕佛造像中的藝術形象包含宇宙,總攬群生,千姿百態,變幻無窮。但其塑造傳達的大都是佛經故事及其內容,借以挖掘觀者的想象力,誘發人們去觀想佛土的明凈、地獄的慘烈,去追念舍身的偉大、欲望的煩惱,從而達到引導人們棄惡揚善、追求善、美及智慧的目的。
華嚴三圣造像包含釋迦牟尼佛、文殊菩薩、普賢菩薩;西方三圣造像包含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;東方三圣包含藥師佛、日光菩薩、月光菩薩。內容雖多,但層次清晰,多而不亂,充滿視覺美感。
在創作中,作者融入俏色巧雕、高浮雕、立體圓雕等工藝,讓“三圣”造像呈現出強烈的縱深感、立體感與真實感,力求作品的獨到性。
在造像的組合中,融入了西方繪畫中“等邊三角形”穩定視覺表達概念,既顯示出二尊菩薩在供奉結構中的平等地位,又凸顯了佛的德高一尺,很好地呈現出“一主尊與二脅侍”的宗教意象。
溫馨提示:以上內容均為“十里玉見”版權內容,如需轉載或有其他商務合作,請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