雀踏花枝出素紈,
曾聞人說刻絲難。
要知應是宣和物,
莫作尋常黹繡看。
這是宋徽宗趙佶親手在《碧桃蝶雀圖》上題的詩,說的便是織中圣品——緙絲。
(緙絲御制全韻詩冊,清乾隆,故宮博物院藏)
緙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,如同被刀雕刻過的絲綢,因而被稱為“刻絲”。
目前為止,緙絲是唯一不能被機器替代的織造工藝。
緙絲織造工藝十分繁復,一件成功的作品,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,故有“一寸緙絲一寸金”之說。
宋元以來緙絲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,常用以織造帝后服飾、摹緙名人書畫等。
(黃色緙絲云蝠壽袷袍,清乾隆,故宮博物院藏)
乾隆時期的一副緙絲乾隆御制詩花卉冊,是在本色地上緙織玉蘭、薔薇、桃花、望春花、婪尾春(即古人謂之芍藥)、石榴花、紫棟花、水仙花共8開。
每幅幀首以隸書緙織高宗御制七言絕句詩一首,詩下分別緙織朱白文印“齊物”、“叢雲”、“涵虛朗鑒”、“愛竹學心虛”、“垂露”、“會心不遠、德充符”、“云霞思”、“幾暇臨池”。
(緙絲乾隆御制詩花卉冊一,清乾隆,故宮博物院藏)
此冊頁緙工簡單,以平緙、構緙織成,但緙工細致,用藍、白、深淺綠等色彩完成畫面,以著筆渲染表現枝葉的陰陽向背,沉穩典雅,花卉寫實生動。
另外,這8開冊頁,從畫法上看,既有傳統工筆重彩法,又有惲壽平的設色沒骨法,屬于清代“院體”花鳥畫。